当前位置:首页 公司文化 他山之石
推进务实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时间:2019-05-28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各领域交流

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原校长司空佩岩——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加深,德中文化交流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学生将他们学到的汉语知识融入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从这些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交流对促进各国关系的积极作用。

今年是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中文合唱团成立五周年。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之际,学校决定成立中文合唱团。合唱团的练习曲目包括德中两国的经典、现代歌曲等。合唱团多使用双语演唱,以帮助大家快速学习中文。出乎学校意料的是,中文合唱团不仅吸引了选修中文的孩子,还吸引了很多喜欢中国流行音乐的学生。大家都希望通过唱歌学中文。尽管排练需要占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但这丝毫没有降低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不少已经高中毕业的合唱团队员还会抽空回到学校,帮助培养“新人”——这已经成为合唱团的传统。

我们的中文合唱团已经多次去中国演出,成为伯乐中学汉语教学的一张“名片”。在我看来,文化交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包容的基础之上的。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是增强文化沟通、增进友谊的重要前提。

伯乐中学的汉语课程可以追溯到1994年,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最早将汉语列为高考科目的学校之一。此前,作为伯乐中学校长,我经常到中国出差,与中国同行进行了密切的交流。2014年,伯乐中学和上海市曹杨二中确立友好关系,建立了师生互换机制。同年,我和学校其他师生到上海曹杨二中交流访问。我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中国学生的待客热情和开阔视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中国之行,也让我对中国有了全面的了解。从城市建筑、交通规划、现代化发展,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居民英语的普及程度等,我发现德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实地考察和交流,这样才能对彼此有更真实客观的了解。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加深,德中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伯乐中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实地到访中国的机会,高中毕业后申请奖学金去中国学习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学生们也给了我各种“惊喜”。他们中有人选择去中国贫困地区支教,有人将在中国交换学习的生活画成漫画通过网络陆续发布……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学学生将他们学到的汉语知识融入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中。

我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文化交流能促进民心相通,让两国关系进一步升华。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把中国视为可靠的合作伙伴。伯乐中学与中国的频繁交流,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大框架下密切开展的。我曾经教授地理和政治,更能深刻体会到: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各领域交流。由小见大,从这些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交流对促进各国关系的积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各国人民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不断深化合作,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人民日报记者冯雪珺采访整理)

共建一带一路是平等互惠的合作平台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平等互惠的合作平台,它的意义超越了国家层面,具有世界影响力。感谢中国让更多的国家搭上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经验。

今天,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众多中企纷纷进入马来西亚,在带来技术和资金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两国间的电子商务合作欣欣向荣,许多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搭上了中国的电商快车,走上创业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平等互惠的合作平台,它的意义超越了国家层面,具有世界影响力。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广大沿线国家的利益。

我从事翻译工作36年,深刻体会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重要性。以《西游记》为例,我们除了把它译成马来文出版,还把它编成舞台剧,用马来语演出。在演出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富有马来文化特色的服装和舞蹈。故事内容不变,表演形式更加本土化,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

经过多年努力,我所在的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及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先后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翻译成马来文出版。将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翻译成马来文,对马中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

在之前的20多年里,协会翻译了60多本中文书籍。在“一带一路”重要文化项目“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推动下,我们在选材和编辑等方面得到了更多支持,与中国相关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5年多来,我们就组织翻译了上百本书籍。我希望通过这些译作搭建起一座马中民心相通之桥。

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青花瓷展等受到热烈欢迎。马来西亚民间团体与中国地方团体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寻根之旅、游学团络绎不绝。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为促成更多马中之间文化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责任担当。感谢中国让更多的国家搭上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经验。我期待更多国家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之中。

(人民日报记者林芮采访整理)

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光明前景

哈萨克斯坦自然科学院院士、汉学家克拉拉·哈菲佐娃——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为沿线国家深入了解中国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5年多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断显现。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开展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为沿线国家深入了解中国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哈萨克斯坦的首个汉语教研室成立于1989年,我是该教研室首批汉语教师。那一年,汉语语言文学和中国历史两个专业招到的学生为数不多。现在,汉语在中亚国家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在一些国家,中文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外语。目前,哈萨克斯坦开设了5家孔子学院。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了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据统计,这5家孔子学院每年接收的学生超过2000人。30年间,汉语学生人数扩大了近100倍,令人欣喜。

除了孔子学院外,中国还向哈萨克斯坦高校中文院系、教研室提供各种支持,帮助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一线教师。到中国留学的学生、教师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华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已经超过1.4万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留学生除了学习中文外,还在中国学习经济、国际法及自然科学。这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发展成就和教育质量的认可。

我注意到,部分中国高校也开设了哈萨克语课程,并设立了专门的教研室。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学习哈语,到哈萨克斯坦留学。我曾经在兰州大学工作过。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再次走上讲台,为想学哈语的中国年轻人提供帮助。

汉语热是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的缩影。近几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推出了哈语版本,在哈萨克斯坦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学者、政府官员,甚至普通老百姓,都想从书中探索中国成功的奥秘。

不久前,我通过报纸、网络等关注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盛况。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我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光明前景。

(人民日报记者周翰博采访整理)

共建一带一路得民心、利天下

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泰方院长艾格叻——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的发展与繁荣,还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与友谊。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给两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郑和曾来到泰国,为促进泰中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于2015年在泰国博仁大学成立。自成立以来,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不仅通过各类活动积极推广汉语,而且注重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希望让越来越多的泰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和泰中文化交流。

泰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在东盟国家中,泰国第一个同中国推进战略性合作,第一个建成中国文化中心,是在中国开设总领事馆最多的国家,也是到访中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么多的“第一”和“最多”,为泰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项重要内容,“泰中一家亲”深入民心。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深入开展。中国在泰留学生有3.7万人,泰国在华留学生超过2.3万人。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此前,我们举办了“‘一带一路’中泰融合共书和谐”摄影比赛,收到摄影作品1000多幅。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泰中两国的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与友谊。

泰中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令人瞩目。两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就战略对接达成共识。中国连续6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给两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中国企业在“东部经济走廊”的投资总额已达到600亿泰铢(1泰铢约合0.21元人民币)。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与泰国的合作单位还开展了汉语培训项目,为“东部经济走廊”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这些成果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得民心、利天下。就像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作为泰中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海上丝路孔子学院将继续做好自身的发展建设,打造更多的品牌活动,为促进“泰中一家亲”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记者孙广勇采访整理)

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戴维·蒙亚埃——

共建“一带一路”在非洲大陆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响应。越来越多的南非民众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也更加愿意与中国合作,加入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

2016年,我应邀担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2018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我成为该中心的主任。这些年,我在从事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还一直关注着南非与中国、非洲与中国的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对非洲来说是一个绝佳机会,可以帮助非洲实现发展与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在非洲大陆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响应。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投资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帮助非洲国家应对解决基础设施短缺、就业和医疗等问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孔子学院在非洲传播中华文化,有助于增进非洲人民对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同时,孔子学院培养出一大批汉语人才。他们积极投身于共建“一带一路”和非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为促进非中合作及非洲自身的发展繁荣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南非大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南非政府意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已与中国政府达成在南非小学发展汉语教育的双边协议。除汉语教学外,我们还十分注重南中文化的交流。以我所在的孔子学院为例,除每年组织青少年朋友参加“汉语桥”中文比赛外,我们还会组织南非教育官员、大中小学校长等访问中国,实地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南非民众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也更加愿意与中国合作,加入到共建“一带一路”中。

我们还积极推动南中思想交流,承办了南中思想交流研讨会,为共建“一带一路”在南非的进一步落地生根打下思想基础。

我们致力于深化“一带一路”研究。去年,在我们的推动下,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已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非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四次工业革命、非中民间交往和双边关系等纳入重点研究课题,为非中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该中心还将为南中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广阔、更专业的平台。相信这将为南非增加就业机会,让南非人民体验到共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久前,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相关项目成果转化,为非洲实现更大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记者李滢嫣采访整理)

摘编自《推进务实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一带一路合作)》